《梦驼铃》背后的“神仙眷侣”:身世、弟子和一段尘封的家国恩仇
似乎转眼之间,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了。
记起这件事,是看到媒体访谈张明敏先生。自从开自媒体以来,经常听张君的歌。不是那首《我的中国心》,而是《梦驼铃》。
写文章、检查、配图、做标题、上传、改稿……是一连串的苦活儿,做过自媒体的君子都懂。每三天,炁子都要走一轮这个周期。到了向平台上传信息的阶段,也就是从苦转甜的一次转折。这个时候,炁子就习惯张君《梦驼铃》
的陪伴,享受新稿即将和读者见面的喜悦与满足。
说起来,听《梦驼铃》听了几十年,从张君出磁带的时候就开始了。惭愧的是,炁子是一个粗心的人,直到最近才猛然听出,《梦驼铃》里藏着一个关键信息。
“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/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/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/ 天边归雁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/ 风沙挥不去印在 历史的血痕 / 风沙挥不去苍白 海棠血泪
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/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/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/ 天边归雁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/ 黄沙吹老了岁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/ 曾经多少个今夜 梦回秦关”
以前只认识到,《梦驼铃》是一首优美的思乡曲,张明敏唱得好。人就这么从青年到中年,一直无脑听了下来。哪里曾想到,里面藏着一段失去故土的家国恨。
再听张明敏唱,整首歌对人的冲击,就比寻常的思乡歌,大了不知多少个量级。好比原子弹之于普通的炸弹。
更惭愧的是,由这个发现,炁子才关注到《梦驼铃》的词曲作者,谭健常、小轩。
顺藤摸瓜,才知道这首歌居然有谭健常本人演唱的版本。
听了谭健常版的《梦驼铃》,整首歌对人的冲击,又比张明敏版,大了不知多少个量级。好比氢弹之于原子弹。
于是开启了一段好奇的研究之旅:谭健常先生,究竟是何方神圣?
1
资料介绍说,谭健常1953 年生于印尼,1965年因为印尼排华事件,随父母逃到台湾定居。在逃难的船上,10来岁的男孩谭健常,和船长有一段奇遇。由此心中埋下一颗音乐的种子。
资料还说,后来谭健常上了台北的“建中”(建国中学)。
“建中”可是台岛最有名望的中学,倭国殖民时期叫“台北一中”。百年名校。地位大约相当于如今北京的四中、人大附、清华附、北大附。
奇妙的是,炁子这才知道,自己还和谭先生有过时空交集,就在那个“建中”。
那年炁子公务出差台岛,在台北住花园大酒店。忙里偷闲,早晨起来转了转住地周围。周边有台北植物园、历史博物馆,还有建国中学。城市还未完全醒来,植物园里有不少老人晨练,历史博物馆、建国中学都还是大门紧闭。这里上一张炁子当时拍的“建中”正门外景。
说回谭先生。
谭先生后来邂逅张沪华女士,二人结成伉俪,成为台湾乃至大中华地区音乐界的传奇“神仙眷侣”。不过,神仙伉俪处世低调,曝光甚少,公开的个人信息不多。
资料说,张女士出生于军人家庭,大学学的是国文(中文)专业,曾经的理想是成为一位小说家或散文家,但却因为结识谭健常,而成了一名流行歌曲的词作者。
她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,歌词中用典很多,笔名也是雅致“小轩”。她与谭先生珠联璧合,有时合署笔名“谭轩”。夫妇词曲配合的天衣无缝,创作出了中国人经久流传、脍炙人口的许多音乐作品。
来看看这个作品清单:
《故乡的云》《三百六十五里路》《古月照今尘》《芦花舟》《梦驼铃》《三月里的小雨》《悄悄地蒙上我的眼睛》《呢喃》《浪迹天涯》《变色的长城》……
总有一曲你见过吧?
这些经典歌曲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。如果夸张一点说,只要是中国人,就一定听过他们的作品。世人评价他们“无间的配合衍生出精致美丽的声音,全无棱角,光彩夺目”。
惭愧的是,炁子从1980年代开始就听他们的歌,但只记住了演唱者,到现在才知道背后的这对低调的音乐“神仙眷侣”。
低调的“神仙眷侣”,带出了一批曾经顶红的弟子,如费翔、文章、高明骏。
2
费翔、文章、高明骏这批弟子,和谭健常有着类似的身世烙印。
谭先生是印尼华侨,十来岁时被迫投奔祖国。
费翔生于台北,但却出身于混血家庭。父亲是墨国白种人,母亲是中国人,1949年从大陆去了台岛。
高明骏生于缅甸北部,常凯申残军子弟,长大后辗转到台岛读书工作。
本文重点讲讲谭先生的弟子文章。
是台岛歌手文章,不是大陆后来的演员文章。他上过1990年的央视春晚。就是陈佩斯、朱时茂表演小品《主角和配角》的那次。
文章本名黄文章。资料说,他和谭先生是老乡。1960年出生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小镇三板头。8岁离开印尼到马来西亚读小学,高二转往墨国求学,并于咖拿大读大学。大学毕业后曾到倭国工作两年。1983年在新加坡进入歌坛。
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,文章回忆他和谭先生的第一面,是在新加坡。他特地买了印尼的糕点,想给谭先生一个惊喜。不出所料,谭先生特别感动,把糕点带回了台湾,并对这事一直念念不忘。
谭轩的作品《故乡的云》《三百六十五里路》由文章首唱,风靡台岛和东南亚地区。后来被费翔、包娜娜等歌手带上央视春晚,才走红大陆。
文章唱功最深厚的,还是他演绎的谭轩作品《古月照今尘》:
“一部春秋史千年孤臣泪 / 成败难长久兴亡在转瞬间 / 总在茶余后供予后人说 / 多少辛酸话因果 / 百战旧河山古来功难全 / 江山几局残荒城重拾何年 /
文章写不尽悠悠沧桑史 / 悲欢岁月尽无情 / 长江长千里黄河水不停 / 江山依旧人事已非 / 只剩古月照今尘 / 莫负古圣贤效历朝英雄 / 再造一个辉煌的汉疆和唐土”
资料说,文章的这首歌在1988年排名台岛榜首长达三十周,也就是7个月。
“再造一个辉煌的汉疆和唐土”。
经历过近现代的亡国之难,这是所有华夏儿女,无论大陆、台湾还是海外,共同的祈望。
但是这种祈望,对1949年随常凯申到台岛的人及其后代,又带着多少难以言说的苍凉、悲苦。《古月照今尘》的词作者小轩,就出身于那样的家庭,能够把这种复杂心绪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而逃到台岛避难的华侨,像谭健常、文章,比1949年退到台岛的人们,更多了一层对家国兴亡的刻骨情怀。
文章也曾对媒体谈到,谭先生也是印尼华侨,生活背景跟自己一样。
“他唱歌的方式和感觉在我们这些歌手身上都有迹可循,比如我唱歌就有他的味道,高明骏也是他的学生,唱歌跟他的感觉也很像。”
你若听邓丽君唱《梅花》等歌,也能听出心底深处的肝肠寸断。炁子一再被这种浓烈的心绪所震撼。没有那种经历的大陆人,是写不出来、唱不出来的。
这里炁子放上文章吟唱的《古月照今尘》,请君静静感受一下。
说完“神仙眷侣”谭轩的弟子,我们再来看香港的张明敏。
说起来,谭轩作品《梦驼铃》在大陆走红,要归功于张明敏的翻唱。
3
在1980年代的香港,文弱瘦小、在电子表厂当工人的张明敏,是毫不起眼的草根。他做为第一位港台海外歌手上央视春晚的逆袭故事,众所周知,炁子就不赘述了。他能成功逆袭,追根溯源,是在歧视大陆人、歧视普通话的香港,他恰好会讲普通话、还会用普通话唱歌。
在那样一个时空下,是什么样的机缘,让草根张明敏,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?
答案是:张妈妈。
据中新社香港(2022年)6月18日报道,张明敏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,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:
“我妈妈是印尼华侨,作为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,当时是很苦很惨的,她心里抱着一种祖国好、要回国才有依靠的情怀,教我学普通话,带我听很多普通话歌曲。妈妈教会我唱的第一首歌是《歌唱祖国》,我感谢我妈妈”。
资料显示,张明敏出生于一个归侨之家,父亲是菲律宾华侨,母亲是印尼华侨,都在辗转奔波中饱尝歧视之苦。
在张明敏小的时候,妈妈在家里就和他说普通话。张君曾对媒体披露,妈妈喜欢唱歌听歌,特别是邓丽君的。在他小时候,常带他去歌舞厅听台湾歌手唱歌。
张君七岁那年,妈妈把他送回广州华侨小学读书,让他学习普通话,接受大陆教育。
后来,张明敏因为《我的中国心》,在大陆家喻户晓,收到一麻袋一麻袋的观众来信。但在墨西方精神殖民彻底的香港,他受到的依旧是冷落、歧视,被贴上“红色”标签,被嘲讽“已经被大陆收买”,只能继续回电子表厂当工人。
尽管如此,在妈妈和妻子关瑞芳的支持下,张明敏义无反顾地“顶风爱国”。
1987年儿子出生,他给儿子取名叫“颂华”,歌颂中华。
第二年,为支持大陆举办第一次亚运会,32岁的张明敏变卖了全部家产,换得500万港元的启动资金,到内地办筹款演唱会。一年的时间,张明敏在20多个城市,一共开了154场演唱会。最忙的时候,他要在5天开12场演唱会,甚至有一次一天开了3场。
这个几乎疯狂的纪录,直到今天都没有人打破。连号称“有32场演唱会”的杨坤,都难以望其项背。
在那个人均月收入不到100元的时代,张明敏将自己疯狂演唱筹得的60万元,如数上交国家。回到香港,他和妻儿借住在岳父家,还在公司睡过地铺。
再后来,儿子张颂华也有了自己的儿子。张颂华把儿子抱到钢琴边,教小小子唱“长江长城、黄山黄河……”
张明敏的故事,就讲到这里吧。
心细的君子可能已经注意到了,香港草根张明敏意外的人生转轨,源于他有一个印尼华侨的母亲。
印尼华侨,是谭健常、文章和张明敏母亲共同的身份。
不在祖国出生长大的二代三代华侨,不会讲汉语、对祖国无感,多得很,自然现象。为什么独独印尼的华侨,就对祖国有如此不寻常的执念呢?
自从受到《梦驼铃》的剧烈冲击之后,这个问题常常萦绕着炁子。有一次,炁子注意到一个细节,谭健常家在印尼,在十一二岁的时候,因为逃离印尼而来到台岛。为什么要逃离印尼?深挖一下,果然有一段不寻常的家国恩仇。
4
历史上大规模屠杀华人的事件,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?
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,应该是倭寇制造的“南京大屠杀”惨案——30万人同胞被虐杀。炁子曾发过相关的两篇原创文章《大学讲堂上,新闻学讲师质疑“南京大屠杀”遇害人数,岂只师德的事》(点击标题可查看)《面对“南京大屠杀”,什么人适用“理中客”?》(点击标题可查看)。
但还有那么一个国家,印尼,就是谭健常、文章和张明敏母亲的侨居国,数百年来,排华事件层出不穷。
早在1740年,印尼的荷兰殖民者和当地人,屠杀华人近万,鲜血染红了河流,史称“红溪惨案”。
到了1965年,印尼更制造了堪比“南京大屠杀”的杀戮新纪录。那次大屠杀究竟杀了多少华人,真实数据至今是个谜。印尼军方提供的数据自然不可采信,西方政府也都对这次事件讳莫如深。
但是,一部记录片打破了历史的沉默。
2012年的纪录片《杀戮表演》,让当年的刽子手重演当年自己的暴行。当年的刽子手,今天仍然是当地的狠角色,乐于吹嘘自己当年的凶残行径。纪录片的主角安瓦尔·冈戈(Anwar Congo),当年一人亲手杀死了超过1000人。
电影一开始,安瓦尔来到一个天台,这是当年的行刑地之一。天台左边,是暴力殴打的地方,天台右边,是堆放尸体的地方。现场血溅得到处都是,就算清理干净,仍然留下难以忍受的腥臭。于是,安瓦尔想出一个新的杀人方法,铁丝勒脖。生怕导演看不懂,安瓦尔和另一个杀人犯现场演示了起来。每次杀完人,安瓦尔和同伙会放点音乐,饮酒吸毒,放松自己。“我醉了就手舞足蹈起来,感觉特别好”。安瓦尔一边说,还一边对着镜头即兴跳了一段恰恰。
电影里,瓦尔们还绘声绘色地向导演描述人血的味道,“又甜又咸”。对他们而言,大屠杀是一种青春的记忆,是美好的体验。
对着镜头吹嘘杀人往事,正常人会觉得不可思议,怎么可能?因为那是在印尼。
大屠杀之后,印尼华人被禁止使用中文,不得取中国名字,不准开办华人学校,不得进入政府部门工作。而幸存者与死难者的后人,根本不敢在公开场合谈论那段往事。
这段史实,怎么描述,炁子似乎掌握不好这个度,因为发稿时一再修改都过不了平台的审核。干脆引用一段百度百科“1965年至1967年印尼排华事件”的话吧,不是炁子说的:
“1965年至1967年的排华浪潮中,成千上万的华人华侨惨遭迫害,苏哈托政府犯下了国际外交史上少有的法西斯暴行。”
5
据史料记载,当年屠杀开始后,中国外交机构曾克服重重困难,组织了4次撤侨,大多安置在广东的华侨农场。同时,也有不少华侨被台湾接了去。
谭健常,就是那次大屠杀的幸存者,当时只有十来岁,随父母撤到了台岛。
文章,当时只有五岁,应该是大屠杀结束后,在1968年逃离印尼到马来西亚。
张明敏母亲,则是早些年逃离的印尼,躲过了此劫。尽管如此,张君对媒体回忆自己的母亲“当时是很苦很惨的”。
本文的最后,请再来听一次《梦驼铃》,谭健常的原唱版。
“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/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/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/ 天边归雁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/ 风沙挥不去印在 历史的血痕 / 风沙挥不去苍白 海棠血泪
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/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/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/ 天边归雁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/ 黄沙吹老了岁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/ 曾经多少个今夜 梦回秦关”
谢谢宝贵时间,如果喜欢炁子的这篇文章,可以通过转发、在看或赞赏的方式支持。为了平台过审,本文有多处删节,请谅解。(完)
=========== 返朴的分界线 ===========
炁子QQ交流群近期热点话题:
1. 重庆巫山刘大庆君:去除墨西方精神殖民,“更深刻的去除是一种熔入”。
2. 驰骋君:我公积金贷款为什么提前4天就还款呢?
=========== 返朴的分界线 ===========
1.关于炁子及其自媒体矩阵
1.1 炁(音气)子文章,开卷有益。炁子志在奉献可信、有趣又有营养的原创文章,成为有缘君子的长期、优质信息源。
1.2 炁子现有自媒体矩阵,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(炁子)、知乎(炁子)、微博(炁子08)等平台。
1.3 炁子隔双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,以红色智慧为底蕴,倡导“犀利思维,稳健人生”,即思维科学理性、人生通达圆融。纯个人创作,没有团队运营,没有吸粉营销,如果觉得炁子的文章有些价值,请把这些价值传递给更多人,揖礼致谢!(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文章配图和多媒体资料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2.看不到、看不全炁子的原创文章,怎么办?
2.1 强烈建议关注至少三个平台的炁子账号:微信公众号(炁子)、知乎(炁子)、微博(炁子08)。因为各平台是各审各的,同一篇文章,有的放行有的不放,多个平台都关注,东方不亮西方亮,就不会漏了。
2.2 也可以加入炁子QQ交流群(详见下文3.3),炁子每新发一篇原创文章,都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公告。有任何疑问,也可在群里得到及时应答。
2.3 关注了微信公众号(炁子)的君子,建议“设为星标”,就不会错过发在该平台的每篇炁子原创文章。
3.交流、看“小黑屋”里的炁子文章?
3.1 私信炁子
3.1.1 微信公众号(炁子)平台,请在每篇文章的最底端,戳“发消息”。3.1.2 知乎(炁子)、微博(炁子08)平台,请按页面提示操作。
3.1.3 或者直接发邮件至 qizi08爱特126.com(或qq.com)。
3.2 留言
3.2.1 微信公众号(炁子)平台,无留言功能。炁子开辟了更便捷充分的互动途径——炁子QQ交流群。在这里,还可以看到炁子被关“小黑屋”的“限量版”原创文章。
3.2.2 知乎(炁子)、微博(炁子08)平台,请按页面提示操作。
3.3 欢迎长按下图,识别图中二维码,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!